原标题:冷血而荒唐的“自主性坠亡”
■ 议论风生
据报道,针对网传河南省扶沟县一老人因抗议强征跳楼身亡,记者从当地有关部门了解到,经过现场勘查和法医鉴定,该村民为“自主性坠亡”,坠楼原因系不满政府强征强拆,且补偿标准过低。
一个轻飘飘的“自主性坠亡”,描摹了跳楼老人最后的人生姿态。楼是老人自己亲自跳下去的,没有人推、也没有人怂恿。因为“自主”,所以“坠亡”就属于老人的主观意愿所致,而跟外部情境几无任何关系。这也就不难理解,当地杨姓副镇长说,老人死亡系意外事故,镇政府无行为过错,不承担赔偿责任。
“自主性坠亡”的终极意义,无非在于力图营造一种“自杀”的幻觉,借以撇清“他杀”的嫌疑。可是,不管老人坠楼的姿势多么富有“自主”色彩,追问与质疑并不会随之灰飞烟灭——究竟要怎样的委屈与绝望,才会将一个年逾花甲的老人逼上跳楼的行列?“自主性坠亡”不过是个结果,总有可以按图索骥的原因。若没有天大的逼迫与悲愤,何以有了惊世骇俗的“自主性坠亡”诞生?
人死了,真相没死,责任永生。至于“因为事发在镇政府大院,为此政府决定给予死者家属一定经济补偿”,尽管与此前的誓死“不承担赔偿责任”已有转变,但拆迁事件上的是非权责,显然无法因为“经济补偿”而一笔勾销。
这些年,不安生的土地,令弱势公民时刻陷入“匹夫无罪、怀璧其罪”的境地。理论上说,作为新拆迁条例的《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》,早已于2011年1月19日颁布实施——剑指“行政强拆”,强化公民在拆迁事件上的谈判与博弈能力,然而事实上,行政强拆上的波诡云谲,并未随着新法亮剑而谢幕。
拆迁跳楼事件,美其名曰“自主性坠亡”。如此冷血而荒唐的表述,比初秋呼啸的冷风还要寒彻心骨。无怪乎有黑色幽默戏言——干脆叫“牛顿式坠亡”吧,显得更理性、更有科技含量。不过凡事皆有因果,造成“自主性坠亡”的原因能摊在阳光底下吗?
□邓海建(媒体人)